• 甫成年的朱利歐告別鄉村來到里斯本討生活,無奈工作難尋,只能認份地跟著叔叔學做鞋匠。與年輕而命運相仿的管家伊爾達相戀後,對生存與生活的殘酷命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悟……葡萄牙新電影先驅,對當時經濟與社會提出最真摯也最具挑戰性的大膽詰問,有評論認為由此開端的電影浪潮,間接引發了終結獨裁的康乃馨革命。
  • 此片可以看作是文德斯《事物的状态》的续集。前集中的导演弗里德里希(帕特里克·波查 Patrick Bauchau 饰)在本片中去里斯本拍摄素材,他邀请电影收音师菲利普(鲁迪格·福格勒 Rüdiger Vogler 饰)帮自己的默片收集声音。菲利浦接到邀请明信片之后,依约赶往里斯本,却找不到弗里德里希的踪迹,只发现他留下的一些神秘线索。根据导演留下的一段关于里斯本某个小镇的菲林,菲利普前去该地方收集声音。他穿越在大街小巷,记录下各种声音。在里斯本游荡期间,他结识一位电影插曲演唱女歌手,生活自此增添了些许情调。影片最后,他找到了弗里德里希,了解到导演离走的原因:面对商业影像的冲击,导演已经对影像感到麻木,无法再找到拍摄的灵感与激情,于是发明了一种盲拍手法,将摄影机架在肩上,自己随意走动,任凭镜头记录所到之处的影像,他认为这种记录才是忠实地记录一个地方,是客观和真实的。